时光的回忆,满满的情绪价值英歌舞、红桃粿这些潮汕特色,电影里光顾着拍好看,但没跟故事和人物感情连起来,像旅游宣传片。
台词听着不像真潮汕人说的话,像是普通话硬翻过来的,本地人听着别扭。
想讲的东西太多(侨批、商战、家国情怀),结果都没讲透,反而把主角“夏雨来”的聪明劲儿盖住了,显得空。
至少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知道了英歌舞这些潮汕文化,算是个入门介绍
本来没有打算去看电影的然后昨晚表弟提了一嘴这个潮汕电影 今天下午闲着没事困得不行就跟奶奶三个人一起去看了奶奶听过“夏雨来”这个名字 父母一辈小时候也经常听长辈讲古讲到他 但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本身对这部电影没抱太大期待 结果观感很不错!
还挺好看的 22岁的潮州人人生第一次看潮州话电影 很神奇的一次体验刚开始看演员表的时候发现有张集骏 以为只是跟跟马秋元搭档的短剧演员重名 看电影的时候发现真的是他 然后就想起来之前搜过他是汕头人夏来碧真的是新时代女性的典范 虽然有点泼辣但勇敢 正义 敢作敢当 事发时只有她和滴汤但她也敢承认她打了滴汤 哪怕杀人偿命“这次我把鱼刺吐在了汤外面” 好绝的暗示差点以为金儿真的是spy😭还好后面圆回来了父子/女没有隔夜仇 夏氏父女虽然互相看不顺眼 夏雨来还是会给女儿织不知道什么东西()夏来碧还是会日夜守在昏迷的父亲床边 为了保护父亲不惜与滴汤拼命 金乡贤嘴上把儿子赶出家门 暗地里却也拜老爷希望他尽早回家 会偷看他每天都在夏家做什么 最后替儿子挡枪 金儿也会在父亲想上吊时跑出来 为了替父抵债佯装当间谍真的很温情的一部电影 而且潮州话特别地道👍
夏雨来 (2025)暂无评分2025 / 中国大陆 / 剧情 喜剧 / 杨清希 / 赵曙光 方展荣
今晚看了《夏雨来》路演场,还见到了赵曙光老师跟一众主创,可以说是含潮汕话量最多的一次整体很有熟悉的味道,特别夏雨来这一角一出场就对味了。
忒多潮汕俗语(有些甚至我都只是听过不太会讲,惭愧惭愧)就像夏雨来说的,他有些时候是模糊了视线,没有从证据链去发掘,但很多事情其实没办法做到纯靠证据说话的,甚至有些恶霸抢婚等事件就是得靠急智跟对症下药才行!
当然,剧里也结合了新的文化碰撞,这点还不错这一次还有嫉恶如仇的女儿在,虽然一心想知道她的娘是谁(有一个画面,大清律条旁边的纸张写满了大半篇的娘),一度还跟夏雨来这个父亲闹别扭,但好在也只是嘴硬而已,中间有一段确实看得很有代入感,一直前前后后照顾着父亲,虽然有金方堃在旁逗弄,但那股伤感是很真实的。
而金秀才这个角色也是很有意思,感觉就像老小孩一样,确实是嘴硬要面子,里面有一段围观小两口玩闹的内心OS真的不要太真实+好玩,以及后面中枪后的留言确实挺走心的,虽然大家可能真的没对“乡贤”有真正的认知,但他却是真的有放在心上。
还有一众的配角们,大多也是熟悉的面孔只能说“胶己人”就不应该内斗,要一致对外,如赵曙光老师说的,夏雨来可以说是潮汕人眼里没有署名的家书了(但不得不说,金夏两家斗嘴推搡那里还是挺戏剧化的,居然都有死对头🤣就连小孩子也加入了纷争中)PS∶几首插曲真的好听!
旋律是不错的,歌词好像也蛮贴的!
也是意外之喜
本以为是卖弄情怀的圈钱之作,结果却感觉还行。
很少写长评,趁着刚看完的心情,试着写一下自己的感想。
不知道现在的00后,10后还有没看过夏雨来,但对于90后80后70后来说,夏雨来绝对是潮汕地区的大IP。
当年看一家人夏雨来影碟VCD一起笑呵呵的时光是永远回不去,但这部电影却可以让一家老少一起进电影院笑呵呵,看得那场几乎坐满,放到以前也只有好莱坞大IP电影才有场景,连我妈这种常年不进电影院的人都肯去看,可见夏雨来的影响力在潮汕地区有多大。
电影场景充满潮汕人再熟悉不过的元素:圣杯、纸影、符水、英歌舞、祠堂、包粿等等,每一处都能见到剧组的用心,演员基本是原班人马,很高兴还能看到小时候的这群汕头笑星,只是都肉眼可见的老了,我们也不再年轻了...剧情上还是延续了短剧的搞笑风格,只不过电影的剧情更丰富,关联了历史,也展现了那个年代男尊女卑的现象,剧情的设置也很巧妙,开头的对对子直接伏笔了后面的剧情发展,高潮戏份更是跌宕起伏,反转虽然刻意但也有点出人意外,动作戏也很出彩两个年轻主角的演技还行,就是男主的潮汕话跟外国人的潮汕话一样,属于不看字幕听不懂的程度,一度让我以为男主不是潮汕人,查了下男主汕头,不清楚是不是汕头的发音就那样,还是剧情需要,毕竟男主设定是留过洋。
1、感情线与主线剧情的交织自然流畅。
无厘头的喜剧与地道的潮汕传统俚语穿插,让笑点带着独特的地域韵味;而反封建与爱国情怀穿插,在轻松的叙事中有了深度,整体剧情节奏张弛有度,处理得相当妥帖。
2、主线推进中,多次反转的设计尤为精妙。
即便故事框架看似寻常,却总能在不经意间抛出令人始料未及的惊喜。
3、摄影层面更是可圈可点,构图具有美感,无论是对场景意境的渲染,还是人物细微情绪的捕捉,都做到了精准且生动,每一帧画面都透着用心,为故事增色不少。
单纯电影我给3.5星,潮汕人和情怀再给1.5星。
先放图再看正文。
(放合影没有炫耀的意思😭😭😭)
哈哈
其实我没看过《夏雨来》,真正从小看到大的是《厝边头尾》,但是演员是同一班子,好看爱看,小时候看的澄海家里的电视机,长大后看的广州天河城电影院的荧幕。
第二部务必要保持原班人马啊——!
比起《夏雨来》里的角色,鼠鼠更熟悉的是演员在《厝边头尾》里的角色,文婶(方莉莉)是夏雨来他姐,海生兄(蔡爱平)是金衣服的地主,海平是另一个地主(蓝衣服?
)在,凤姐(苏细珍)和水鸡兄(李树浩)在电影里是田间“冤家”的农民,秀玉和刘医生成了乡里卖布这一家人,方展荣老师是方县令……剧情:剧情不好不坏,看开头能想到发展和结尾。
关键词有“殖民”“鸦片”(前阵子刚看完舞剧《英歌》和《醒狮》所以觉得这些剧情怪相似的)。
关于第二部剧情电影团队有老师说想要“二男争一女”这种剧情,我提一个异议,想看群像大家都闪闪发光[皱眉R],雄/雌竞太没意思了[萌萌哒R],新时代来点新时代剧情[皱眉R](也顺便嘴一下《醒狮》剧情的高潮也来得莫名其妙,求改)语言:全片潮汕方言,台词对潮汕话运用用得不错,有意思。
(无端联想前阵子看了一次《今日视线》,已经轮杨毅上来很久了好像,消失一阵子的当日新闻梗概打油诗回来了,但是不够精彩(也可能是新闻选材本身的原因啦,这不好说)。
说到方言,好评一点是没有潮汕地区“语言教学”常见广为人知的“捏一块()”,本土方言(而且故事背景是农村)确实是有一些粗鄙的话(包容仅限于语言,更不要出现相关剧情,如果是普通话那全都不要),但是个人认为在文艺作品里这些土话的运用点到为止就好了(举例“Simon”“刘驶”),希望第二部继续保持。
(继续顺便踩一下英歌舞主题音乐剧《喜欢你》(宣传时一直说粤语音“黑凤梨”,首先我不懂内容纯潮汕文化在“广府风情”些什么,可能也是宣传的错,第二看剧评出现了“捏一个()”这种含某性别生殖器官的下流侮辱用语能作为“笑点”被文化作品搬上舞台感觉设计者sing game now more[汗颜R])最后是见面会环节,哇活的老师们活的老麦叔文婶海平,但是方莉莉老师声音听上去哑哑的[可怜R],可惜没有没有签名环节和海报的掉落[可怜R],如果主创团队看到我的repo愿意私信给我掉落一张也可以@电影《夏雨来》 #出影院就发repo #演员 #夏雨来 #电影夏雨来 #影评 #潮汕 #广影协观影团
支持汕头电影!
支持潮汕文化!
夏雨来是我们潮汕地区一个非常经典的大I,老百姓心中的平民英雄,值得上影院让全国观众认识!
这是汕头话剧团首部大电影,我已经等了很多年了,希望这部戏能用心制作,做出最好潮汕电影,让全国观众和海内外潮汕乡亲们看看我们的潮汕文化,了解潮汕文化和夏雨来!
为汕头电影和赵曙光加油!
期待这部电影早日上映,到时候一定去电影院观看!
看到我冲零点场 就能明白这份激动了吧先说好的。
能把这么多元素攒成一部流畅的电影,还是全程坚持潮汕话,极致还原清末潮人的生活场景十足的质感,实属不易。
夏雨来最精髓也是最精彩的,就是用尽潮汕方言的谐音、花名、韵脚、俚语、歇后语这些家已人一听就会心一笑的表达,去讥讽捉弄那些装腔作势,仗势欺人的士族豪绅,地痞流氓。
夏雨来的插科打诨,鬼才手段的以下犯上,占着歪理、透着机灵,让一众从小看到大的潮汕观众觉得解气又好笑。
所以一个要夸的就是电影全片篇幅,每个人都在讲潮汕话,就算是外国人,就算是小龙套都是一样。
二就是场景还原,潮汕地区特有的住宅布局,特色街景;清末文人服饰;留洋过番的华侨服饰;本土的龙船赛、英歌舞、抽皮猴民俗的展示;甚至还有一部分的宗祠宗教文化自然流露…一看就是下足功夫的,光看画面就觉得非常亲切。
而且它跟之前的《带你去见我妈》《爸,我一定行的》两部潮汕方言电影不同的是,前两部主要描述现代生活。
《夏雨来》真是纯粹的古装喜剧,且独立于以往小品剧之外的完整剧本,整条故事线是充足的,有喜、有悲、有反转、有呼应、有本土气息,也能看出导演想将整个潮汕文化剖析展现的野心。
但,还是得说点遗憾。
最明显的就是夏雨来的“魂”淡了不少——老小品剧里他那股插科打诨的机灵劲儿,用小聪明解决大麻烦的“蔫坏”,在电影里实在太少了。
只有开头帮郭雅解婚约那段,算是少有体现他睿智的地方,但总体看还是不够出彩,刚有点意思就过去了。
接后面帮郭雅的父母郭肖李夫妻卖本土布对抗洋布,我本还在期待有什么鬼点子,结果却是读书人念口号… 包括剧情节奏也有点跳脱。
开头以男女平权议题入手,女人不能上桌、婚嫁不能做主、卖女儿堵儿子赌债,直戳潮汕地区重男轻女的深层积习;中段乡贤争秀,龙船赛出事,宗族矛盾激化,恰是旧时潮汕宗族冲突的真实缩影;后段潮汕开埠,外人插手,在崇洋媚外的外表里,却是做着贩卖鸦片,倒卖孩童的龌龊勾当;最终落笔滴汤命案,官场腐败丛生,官商勾结,正是王朝衰亡的病灶。
我能看到导演编剧的用心,只是电影的容量终究有限,这般庞杂的叙事野心难免让节奏显得急促。
我直给7.5,绝对值回票价。
毕竟是潮汕家己人的招牌,能在大银幕上看到讲潮汕话的夏雨来,已经是活久见了。
等到初七表弟出花园回老家时,我打算拉着爸妈再看一遍。
这份对本土文化的较真,值得捧场!
夏雨来 (2025)暂无评分2025 / 中国大陆 / 剧情 喜剧 / 杨清希 / 赵曙光 方展荣
踏入人头攒动的首映厅,仿佛跌进潮汕方言的海洋。
当导演杨清希带着标志性“夏雨来”八字胡的赵曙光登场时,全场“家己人”的欢呼与掌声,瞬间将广州化作潮汕文化的精神祠堂。
这是一部会呼吸的潮汕民俗志。
抽陀螺的脆响、英歌舞的鼓点、宗祠梁柱的雕花,甚至角色啜饮工夫茶时手腕轻转的弧度——每一帧都是对故乡的深情凝视。
电影巧妙用喜剧织网,捕捞两代人碰撞时的笑与泪:老辈的执拗里藏着未说出口的爱,年轻人的莽撞下跃动着破茧的渴望。
方言不仅是台词,更是刺穿代际隔阂的温柔刀刃,那些“鸡同鸭讲”的误会终在文化根脉中溶解。
最惊喜的是叙事格局的升华:市井烟火中突然腾起的悬疑感,让喜剧有了历史的重量。
镜头掠过榕树与蚝壳墙,殖民伤痕与宗族韧性的隐喻在光影间浮动。
当片尾音乐响起,身旁白发阿伯用潮汕话喃喃:“这就是阮厝啊……”——银幕内外,一群异乡人因共同的文化基因泪中带笑。
离场时有人轻哼起潮剧选段,那一刻,电影已不仅是故事,而是千万潮汕游子捧在掌心的故乡泥土。
很值得观看的一部电影!
感受浓浓的潮汕文化。
请大家多多支持!
在还没翻小红书其他测评,观感后的感受前,网上有说到什么浪鸟一些粗俗的话,还有说潮汕情怀很俗套,在买票前我想的是支持一下出自老家的电影,电影还没上映前,内心不会说什么,只有自己看到才有所感受。
我看《夏雨来》一个是看以前小品老演员们,他们还是老样子,只是容貌有所变化,但不影响感官,年轻的演员我觉得没什么问题,还有人说他们说话口齿不清,都不知道在说什么,我是濠江人,说话气沉丹田,音是比较重的,电影里很多口音,潮州的,潮阳的,金平的,龙湖的(目前听到的哈),他们说话很清晰的,这个地方听不懂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听不懂这个地方,很正常,不用鸡蛋挑骨头,而且台词也没问题,很自然。
开头出现的是英歌舞,然后就是《潮州大锣鼓》,《十仙庆寿》,皮猴戏,赛龙舟,叠大金,红桃粿等等,在大城市工作电影出现这些东西难免心热热另外剧情得结合历史来呀,虽然是以端午节,抽取当时秀才当乡贤,而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至少前后相呼应,而且也应证当时朝廷的腐败,以当时的农民不识字签订卖地契,为了英国的钱,剥削地块,以“孥囝堂”买卖小孩,让中国人吸上鸦片,这不是亮点吗?
也体现当时夏雨来当时的睿智,看到洋人到来的那一刻,开头的一句话也应证了后尾,虽然后面金秀贤死了,把洋人抓起来了,后续呢?
更多的得看历史记录,从战争开始到解放,拒绝建立其他国家领事馆,团结一致,不惧外侮的底气。
最后就是,说谐音烂梗,这不都是以前的谐音梗吗?
怎么烂了?
说浪鸟,那是在对字呀,看完再来说好么?
最后想说的是,各凭自己的想法吧,或许每个人想法不一样,像在外打工的我,看到老家的电影出来后,内心是很开心的,因为小时候的小品演员出了电影,以后希望有机会再看到他们
前门夏雨来,后门夏秀才,石磨罚你担去担返来,前奏一响,回忆拉满,没有一个潮汕人不会这首歌,超级搞笑,梗太多了,那些俚语很押韵,就是剧情老套了些,但老妈全程笑哈哈,就很值哈
潮汕地区同根共荣,乡贤文化是地方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夏雨来作为潮汕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不仅展现了潮汕人民的幽默智慧,在文化传承上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那个小喽啰一定是水鸡兄的儿子
到底是为了描述个人IP还是文化属性。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和自然环境中,人类长期生产生活创造出来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形态。为了展示潮汕的东西而展示。潮汕真正的魂,真正的优秀精神和特色,而不是只能看潮汕人民自己能看的电影。
作为电影问题不少,给老一辈或者在外的潮人当回忆式小品去放松的话倒也可以了
带老妈和女儿一起来看,她们评价都不错。个人觉得后面剧情弱了一些,深度不够,直接做成全喜剧可能更好。老一辈不说了,两个年轻主演也很不错。
影片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把潮汕方言、习俗、饮食当作卖点,而不是叙事的一部分。英歌舞、红桃粿、方言对白,成了“展示”而非“表达”。文化元素被摆上台,却没有承载人物的情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泰国电影《姥姥的外孙》。片中出现的潮汕话与童谣,不是为了炫耀地方特色,而是在关键情境下升华人物之间的亲情。它们是亲情的延伸,让观众在细节中自然地被触动。优秀作品不会把方言和风俗当作噱头,而是让它们服务于故事和人物。
昨晚买票的时候只有我一人,今天去现场人不少耶,都是老乡囖,不用管剧情,看的是情怀
家明就喜欢这么土的。喜欢《九品芝麻官》的应该也喜欢这个。
潮汕风土人情大赏,方言土话,民俗风情,赵曙光老师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角色的理解和把控十分到位,对于地方文化是很好的推广,对于观众来说也是很好的故事
真的超级难看,这剧情真的服了,看得如坐针毡,真的是是枉费这些老演员,前部分是所谓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后部分是外国人的“罪恶问题”,其实根自己有多烂都不敢承认,真的好无语。
剧情相当稀碎,每个转折给我的感觉就是“哦”电影两颗星,情怀一颗星。中间不得不通过看手机来缓解我的尴尬。。。
无论怎么情怀加成也只能给到三🌟左右,为了夏曙光等一众老演员,算了加一🌟吧。
整体看下来还是很舒服的,还有霏霏小姐姐的来碧满分!!
【0】尬出屎。0逻辑,硬尬潮汕屎尿屁笑话。没有任何的逻辑地塑造人物,消费这个本应该潮汕人童年回忆的小品情怀。对潮汕文化的理解就是堆砌民俗,且没有任何理由就架起国人对外国人的憎恨和强行上升到民族情怀。看到评论区清一色潮汕人五星好评,难怪潮汕地区这个地方到现在还流行说别人“外省仔”。潮汕新浪潮已经过去了,一部《爸,我一定行的》吃尽红利,然后又用《带你去见我妈》回光返照,现在《夏雨来》是两眼一黑了。对比之下《人海同游》简直是潮汕电影创作者天大的良心。
夏雨來,心中最完美的父親,讓夏來碧可以放飛做自己
题材小众而且很难写,果然写砸了。晚清背景,又要反帝又要反封建,而且还是喜剧,实在太难写了
态度很正确,男女平权,驱逐鞑虏,而且剧情有创新,这一次不同以往,夏雨来也有摆不平的事情了,只有万众一心才能抵御外敌。不过剧本和台词撑不起大电影,再接再厉,希望下一部更成熟
38块钱强撑住没有半截离场。
不知道编剧老师回看自己对《唐探1900》的评价,再看看自己写的《夏雨来》,会不会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