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东极岛

东极岛,东极大营救,Dongji Island,Dongji Rescue

主演:朱一龙,吴磊,倪妮,杨皓宇,陈明昊,倪大红,威廉·弗兰克林-米勒,李九霄,王奕权,李卓钊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英语,日语年份:2025

《东极岛》剧照

东极岛 剧照 NO.1东极岛 剧照 NO.2东极岛 剧照 NO.3东极岛 剧照 NO.4东极岛 剧照 NO.5东极岛 剧照 NO.6东极岛 剧照 NO.13东极岛 剧照 NO.14东极岛 剧照 NO.15东极岛 剧照 NO.16东极岛 剧照 NO.17东极岛 剧照 NO.18东极岛 剧照 NO.19东极岛 剧照 NO.20

《东极岛》剧情介绍

东极岛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二战期间,中国舟山附近海域,一艘载满英军战俘的日本货轮被击沉,上千名英军战俘被日军封锁于船舱内。绝境之时,东极岛上的一群渔民毅然前来。他们凭借骨子里的善良、野性与血性,在惊涛骇浪中,为落难的战俘打开一条生路。 取材自中国渔民营救英军战俘的真实事件。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樱花任务铁马豪情的日子男人不醉回家的路肥皂人生波兰爱经良医第七季家有朽事老海的新生活成长教育远隔40万公里的恋爱忘不了探长薇拉第一季爱的平方纳粹僵尸熊孩子马里青春时代2银魂一国倾城篇产后趣事梦回生死巴拿马订阅不伦芽笼恶血比天国陌生五月雪某年某月某一天一起长大的约定向西闻记曾经与你有个梦

《东极岛》长篇影评

 1 ) 天赋严重不足

拍这个题材,就是典型的吃力不讨好。

不是说这段历史拍不了剧情片,而是具体来说,想拍成历史战争商业片,有着先天的不足。

并非事件本身太单薄,素材体量绝对是够的——英军、日军、美军、渔民群像乃至其他不在场却受到波及的势力多方视角切换,哪怕拍成十小时,哪怕拍成银幕上下时间高度一致的实时推进,都没问题。

但问题出在,这个历史事件里,院线商业大片该有的抓人元素和维度都是匮乏的。

老老实实讲一遍历史,不管怎么凹角度上技巧,甚至都很难比去年的《里斯本丸沉没》来的有戏剧张力。

那个纪录片,不但把沉船和营救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惊心动魄,还有一条摄制组全球遍寻当时的成员和史料、尽力拼凑出历史真相的线索。

这有点像记者、侦探调查案件,时时有不期而遇的惊喜,并且在调查得来的历史呈现的顺序上也做了文章,自有一层历史本身之外的张力。

而一旦去掉了这层调查揭秘的张力,直接进入这个事件本身,用剧情片的模式来叙述,那整个事件的短板就暴露无遗,跟任何“卖座大片”的应有面相都相去甚远。

于是管虎必须凭空加入两种跟史实无关的娱乐元素。

一个是提升跟日军的冲突规模,枪弹乱飞爬高窜低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但让渔民化身敢死队又毫不现实,于是只好做架空虚构处理,通过两个原本不在岛上、当年更不存在的外来“海盗”兄弟完成各种动作壮举。

这俩精壮帅哥无论水性还是战力都远超日本正规军,不但可以以一敌多,身中枪弹击杀对手,还可以使出各种逼近人类极限的体能表现,在许多场景宛如超级英雄、战神下凡,难怪让全体英国将士看得目瞪口呆,称赞钦佩。

另一手段是加大了灾难层面的比重,甚至把日军也作为一种天灾式的存在,跟船难和海浪一样变成另一种自然界的威胁(以及“你是关西人吗”的人形笑料),而极少把他们作为一种人物角色来表现,跟《南京照相馆》深入剖析一个日军内心来描画军国主义对人性的摧残扭曲,是完全相反的两条道路。

而整个长达将近20分钟的高潮逃生营救,就完全进入一个灾难脱险求生的叙事配置,随着两艘小艇上的日军被扔下水,人和人的对抗几乎消失,最凶猛的漩涡逃生一段只剩下人的互助和与自然的较量。

而在营救结束后,电影就进入了煽情的收尾。

按照商业片的情绪规律,拯救成功、英雄捐躯、敬礼致谢,是远远不足以完成情绪的,势必在逃离之前或之后有另一波高潮,比如前去跟日军大部队交锋,一路杀到船舱手刃最高指挥官,或者起码也得是用某种艰难的手段召来盟军大部分,炸沉它一两艘——当然,仅仅是阅读这两行字也能感到,即便是架空戏说背景,这样的冲突也离历史和电影氛围太远了,不可能成真。

管虎当然明白素材的缺憾,也尽力做了补救——在剧情结束后,用了字幕和纪录片片段来持续催泪,试图强化离场感。

对比《里斯本丸》你不难注意到,那些片段选的都是最催泪的部分,据我在影院的观察,它们也确实稳住了全场,无一人在此离开。

但即便如此,抱着看商业片而来的多数观众,散场仍然难免会不尽兴,尤其是大家刚看过题材相近的《南京照相馆》,不在情绪烈度上进行对比是不可能的。

一比就能感到明显差了点事。

所以管虎拍这个片,就像挑了个武学天赋严重不足的孩子,然后使出浑身解数,想把他教成能上华山论剑的水平,有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意思。

我们无法得知他这么给自己上难度,是有不足道的执念,还是图的什么,但结果就是把全片陷入非常矛盾的境地:如果观众想了解历史,看去年的纪录片足矣;如果想体验同仇敌忾的抗日情绪,那这个“抗日大片”正好起了反作用——越接近终场,越把抗日抛到了脑后。

 2 ) 当我看过里斯本丸沉没再看东极岛,我在期待什么?

里斯本丸沉没上映的时候,我看的是导演连麦版,当时虽然很喜欢纪录片本身,但对导演的一些发言是颇不认同的。

导演的创作初衷是展现英国被救者的战后生活和家庭之爱,放在中国渔民的描写少之又少,但他还原的这个故事本身就已经很让人感动了。

当时看纪录片最受触动的点:1.日本人本来想要扫射落水者,但因为渔民来救,他们也转而救人。

(这个细节用来展示日本人的伪善和泯灭人性,是很高效的)2.英国人被救之后,鲜少提及这段历史。

3.法庭审判时,里斯本丸船长的后代拒不承认父辈的罪恶,只说是听命行事。

4.渔民们接济了被救的英国士兵,并且历经千辛万苦将三名士兵送到了重庆,才让这段历史被公开。

基于以上点,我对东极岛的期待是从中国渔民的角度去讲述这一段历史,那值得发散的点其实有很多,甚至都可以从英国士兵到达重庆开始拍,通过士兵的口述、其他视角闪回前情:日本人违反战俘协定的虐待行径、美国人发现误炸了战俘船、日本人灭口计划被渔民打乱、渔民清贫生活中挤出口粮接济英兵、去往重庆路上被二次针对,最终将情报送出。

也就是这个故事,我想知道的是渔民参与救人之后的事儿,没有想到东极岛电影完全反其道而行,他着重拍的是渔民救人之前纠结心路历程。

开篇背景是两个日军掌控东极岛,渔船不得下海三年,岛上有国军逃兵,他还有🔫…这已经很离谱了,这个逃兵的结局是拿着手枪一顿乱射,一个日本兵都没有打死,最后被日军打死激发了男主的战斗意志…对英军的描写也挺离谱。

1800名战俘被关在船底,只顾着划十字,一点都不想着自救,如果不是吴磊这个角色作死也上了船,这些英军战俘就只能等着水淹头顶吧。

对日军的描写也让人无语…刻画的日本兵坏且愚蠢且迟缓,这样的日本兵中国渔民都不反抗,那渔民是个什么形象呢?

整部影片都是懦夫,只有男主龙傲海因为理想主义愣头青的弟弟被杀,做好了战斗准备,独身潜入战俘船,救出英国兵。

他的小女友打破了封建传统对女性的枷锁,鼓舞了全村人,从小情侣计划私奔的路线下海救人…上面这段每个字打出来,我都觉得离谱…但导演还在沾沾自喜,觉得拍出了中国人的善良,问题在影片里面,最后村民决定去救人是因为村民知道日本人计划登岛屠杀全部村民,动机从大公无私的爱人变成了迫不得已的自爱自救…算了。

有一堆脏话想说。

以后看到管虎避雷吧。

还好我看的是云路演场,最后请来了故事原型和舟山救人英雄,希望把这场的票房分点给他们。

吴磊角色完成度挺高的。

 3 ) 《东极岛》:需要紧急避雷的工业垃圾

总算知道为什么《东极岛》没有提前开点映了,以及首映场后为什么一水的媒体人都只聊工业和特效。

因为这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创作观念极其落后、技法异常平庸,同时把市场算计赤裸裸的摆在台面上的工业垃圾。

本片编导们不是浪费而是侮辱了这个题材和故事,尤其是故事里的中国渔民们。

建议大家,有时间无妨再看一遍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有钱的话再看一遍《南京照相馆》也行。

真没必要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这种既不尊重历史,也不尊重受难者,更不尊重观众的烂片上。

《东极岛》的故事取材自历史上发生的真实事件。

作为一部故事片,观众不必苛求它所讲述的情节和细节,要像纪录片一样“完全基于历史事实”;应当允许主创们有足够想象、虚构和戏剧化的改编空间。

但是,这个空间是有边界的,不能背离核心事件的历史真实性和精神内核。

里斯本丸号沉没,中国东极列岛的渔民们,在自身极其贫困且很可能遭到日军报复,要承担巨大风险的情况下,毅然冒着风浪和日军的袭击,出海拯救了众多英军战俘,尽己所能地给予这些战俘基本的生存庇护。

这一英雄壮举的背后,展现了中国人民善良勇敢、舍己救人的大无畏精神,和高尚的跨越国界的人道主义情怀。

到了电影中,却被编导扭曲和矮化成了愚昧懦弱的渔民们在外来个人英雄的带领下,由于屈辱和仇恨,忍无可忍才起身反抗日军,集体出海救人。

本片在对营救事件的改编思路上,有三个令人费解的重大败笔。

其一,将虚构的屈辱和觉醒线前置于真实的营救线;给人一种不受辱、没有恨的中国人,就不会、也没法营救战俘的错误印象。

影片结尾打出字幕,说是要“献给血性的中国人”。

我不知道主创们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的血性的,难道国人的“血性”只能源于屈辱和仇恨,不能直接出自勇敢和善良吗?

其二、将在地的集体英雄主义,让位于外来的个人英雄主义。

片中朱一龙、吴磊和倪妮这三个主要角色都是外来的,编导刻意的将他们和岛上的渔民们区隔开:对朱一龙跟吴磊是身份和空间的区隔——与“海盗”各居南北、老死不相往来;对倪妮是观念上的区隔——女人不能进祠堂,不能出海。

岛上的渔民在这种区隔中,被刻画成了是要被“从天而降”的外来者/穿越者,教化和启蒙的群氓。

相比《南京照相馆》中对于“仁义礼智信”的文化自信,《东极岛》里“有人落海,一定要救”的古训明显式微、且被边缘化了。

照相馆里的每一个个体英雄,无论是警察、女演员还是邮差,都是从南京城的大街小巷中走出来的,观众相信在街头的拐角处迎头就会碰上这样的人。

东极岛上率先挺身而出的个体,却不被认为是这片土地和文化所能孕育的。

这无疑是对东极列岛上的渔民们一种莫大的侮辱。

两相比较,高下立见。

其三、强化和渲染了日军残暴邪恶形象的同时,弱化了英军战俘积极自救的力量。

在“里斯本丸沉没”事件中真正和最主要的受难者,是以英军为代表的盟军战俘们。

这些战俘在沉船前最绝望的生死关头,展开了各种形式的自救和互助行动,有很多令人感动的、可歌可泣的瞬间。

《东极岛》里的战俘们则完全沦为了故事的背景板和工具人。

自救行动被草草带过,主要功能变成教吴磊说英语,家就是“home”;剩下的就是等着化身中国“海王”的朱一龙来拯救,集体高呼“chinese”交差完事。

导演在片中直接拍下了日军将英军战俘纽曼斩首,把带血的头颅高高举起的镜头。

显然他并不在乎,这个毫无必要、明显带有消费和剥削意味的血腥画面,是否会给片尾接受采访的战俘后代们带来二次伤害。

毕竟,比起受难场景被“工具化”的程度,我们中国人的祖辈们更惨。

无论是被尖刀刺死的孩子,被推下山崖的族长,还是被活焚的教书先生,以及所有被无差别射击的村民......这些直给的暴力场景,意图非常单一,就是为了激发银幕外观众的愤怒情绪。

通过不断堆砌这些令人血脉偾张的画面,来刻画日军与禽兽无异的残暴形象,是最容易,也最省事的。

然而,以此能揭示的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罪行,也永远只能停留在最表面。

唯有深刻呈现战俘的绝望,渔民的救援才有重量,才能呈现出营救行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如果不能让观众,对被拯救方的绝望处境感同身受,体会到那种当中国渔民出现时,“一道光打在脸上的感觉”。

再怎么在技术上使力,也只能沦为超英爽片和抗日神剧,无法引起观众发自内心的共情,更别提思考了。

当一部电影一股脑的想着给观众传递“昨日之辱,今日之刃,血债血偿”的情绪时,实在不必假装自己还很在意“打捞真相”,要给世界讲述精彩的中国故事。

不客气的说,有方励的《里斯本丸沉没》打板在前,管虎和《东极岛》的编导团队,还能把这个好故事拍成这个鬼样子,应该引以为耻。

光谈技术和视效,是不足以遮羞的。

 4 ) 看完只觉得肃然起敬

好一部让人肃然起敬的电影。

看完《东极岛》,才知道我们这片土地上还曾发生过中国渔民冒着生命危险救英国战俘的故事,在自己都难以存活的时候,他们对濒临死亡的陌生人伸出援手,这种大义的行为令人感动。

电影可以说是诚意满满,首先渔民生活场景及海上断裂的巨轮都是1:1复刻,为的就是真实呈现当时渔民的生活,感觉这也是主创对历史的尊重吧,很用心,我看的时候也仿佛感受到了当时渔民真正在经历着什么。

演员在对角色的塑造上也是十分到位,印象很深的是朱一龙奋力反杀小日本的画面,全脸是血,看见鬼子按起就是打,每个眼神都是恨,太绝了,真真感受到了当时渔民对敌人的那股恨!

(话说朱一龙吴磊身材练得是真不错,肌肉可感,肤色黝黑很有渔民风吹日晒那味儿,之前看视频也说他们为了还原真实渔民形象还特意去东极岛上晒,真不错)电影最大的意义,就是呈现出了这个不被太多人了解的真事,直至今日,东极岛事件在国际上并不出名,甚至还曾被日本抢先报道说是自己救了英国人,我们今天再次讲述中国渔民事件,也是要告诉全世界历史的真相,要全世界都正视中国渔民为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

看完很感动,不仅是因为它讲述了一个好的中国故事,更是因为它让观众记住了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在当前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有分量有厚度的作品来提醒大众:什么叫做历史的价值,什么又是民族的脊梁。

 5 ) 《东极岛》华丽的外表与空洞的内核

年度失望,与相当成熟工业化技术不匹配的剧情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观感,一场夹杂着个人英雄主义的营救大幅度跑了历史的本调,空洞的歌颂口号让本就扁平的岛民群像戏几近崩垮,结尾阿花莫名的宣言更是想硬蹭一口女性主义的汤。

诚然哨所暗杀、登船突围、水下救援几场戏无论调度还是拍法都迸发出了岛民的野性血性,电影对阿赑阿荡的肌肉美感与原始兽性的捕捉也入木三分,全片沉冷的悲调也营造得融情揪心。

但空有其表终撑不起两个小时的审视。

电影是有主角配角之分,可《东极岛》除了主角外,配角形象雷同,都是懦弱服软后奋起一搏光荣退场,甚至主角都塑造缺失,尤其阿花。

相比之下《照相馆》的群像叙事已是高出几个层次,《东极岛》也讲小我,但它的个英色彩挥之不去,那段历史本就是集体英雄主义,要是用《照相馆》的叙法《东极岛》不知要好看几倍。

东极岛 (2025)暂无评分2025 / 中国大陆 / 剧情 历史 战争 / 管虎 费振翔 / 朱一龙 吴磊

 6 ) 第一天就被打回原形,导演要负责任

电影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在二战期间,在我国的舟山地区的一片海域上,有一艘满载着英军战俘的货轮,船上有很多押运英军战俘的日本士兵,但这一轮船被击中了,日军将所有英军战俘封锁在船舱底,英军士兵们命悬一线。

于是,中国的渔民们冒着生命危险去奋勇营救英军战俘,最终救出了300多位盟军战俘,但与此同时,还有很多的战俘被日军射杀。

本来是一段非常可歌可泣的历史,展现了我们渔民的善良勇敢,题材是相当好的。

去年,方励的作品《里斯本丸沉没》讲述的就是这一段历史,虽然是纪录片,但还原得非常真实,该片的票房高达4744万。

豆瓣上的评分也高达了9.2分,算是纪录片中不遑多让的经典了。

而《东极岛》讲述的也是这一段历史。

在该片上映之前,笔者的预期还是很高的,毕竟,这么好的立意在那摆着,根本不需要编剧和导演去“多发挥”什么。

就把它如实地呈现出来,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唯一的担忧就是在导演身上。

但是管虎一向都很喜欢“剑走偏锋”,在以前的战争片《八佰》里面,虽然评分和票房也算不错,但也有人觉得他喜欢“歪屁股”。

《八佰》有的问题,在《东极岛》中同样也出现了。

首先,在历史上,我们搭救英国盟军,是我们渔民的善良,热情和正义驱动的,是自发性的,是最为“本能的善良”,哪怕和你毫不相识。

但是管虎给“演绎”了一遍,动机却模糊了很多,什么西方式的“个人英雄主义”等元素乱加一通。

增加了电影的可看性,但是也降低了渔民们的大义,可以说是胡编乱编,完全没有了家国情怀,成了两帮人的打架和拯救。

战争片,特别是有历史原型的事件不好拍,符合基本的史实,不魔改乱改是最为基础的,如果你能力达不到的话,记得照着历史还原就行,很显然,导演的能力匹配不上自己的野心。

很遗憾,现在的电影市场不比四五年前,像《八佰》那样的好机会再也没有了。

如果电影口碑崩了的话,第一天就会被打回原形。

看看票房大盘吧,排片33%了,甚至超过了口碑第一梯队的《南京照相馆》,但是首日的票房都拿不到日冠,已经被后者给赶超了。

可见,负面口碑已经发散出去了。

猫眼上给出了9.38亿的票房预测,但是现在看来,对半砍估计都吃力了,而《南京照相馆》的暑期档冠军基本上板上钉钉了。

记得这部电影路演的时候,找来了冯小刚,佟丽娅,董璇,那英等无数的明星大咖们坐镇,还有吴磊,朱一龙,倪妮等人主演,算是超强阵容了。

朱一龙粉丝昨天还自发包场了好几千场,但是现在看来,真的是白瞎了这么多演员,也辜负了粉丝们的热情。

朱一龙吴磊尽力了,这个责任,导演负定了。

 7 ) 管虎很明显对笔下的角色是不爱的

角色可以有牺牲,可以有错误,但是不能作为一种展示惨痛的“景观”。

最明显的就是托马斯和教师这两个角色。

托马斯是管虎用来“启发民智”的工具,他一方面是用来激发男主和村民的工具人,在死亡剧情上都不得安生,日本军官砍他头的意义在哪里?

处决时小男主已经被往船舱押送,周边也没有其他企图逃跑的英国俘虏,那这么惨的画面除了让小男主产生仇恨,不就只剩给荧幕前的观众展示“尺度大、血腥”?

乡村教师的死亡剧情更是让人无语,拿着一把不灵的枪强行送人头,只为了最后被日本人处决,为了给人物煽情空间,还选择了焦油火烧这种极为残忍的死法。

在管虎导演的手下,多个角色都成了展现“大尺度”的工具,做事逻辑完全被抛在最后,此外为了展现他最爱的主题“人性”,在电影前半部分,强行将部分村民塑造成怕事的形象,搞一些莫名其妙的内讧,结果这些内讧的理由又随着角色的匆匆下线没有了下文。

很难想管虎这样的导演仍旧能获得如此大制作的机会,尤其是拍出《八佰》《金刚川》这样的电影以后。

整个电影看不出导演对主题的表达,只能看到他对自己的满意。

 8 ) 看见历史才有明天!

震撼,震惊,又惊喜,英国人海上遇难、中国人拼死营救、日本人丧失人性般的杀人掩盖罪行...触目惊心,天堂与恶魔原来真的会同处一空间。

想象不到,日本人故意不在巨轮上挂战俘标识让美军鱼雷击中,事后看中国人救英俘后开始破防射击,企图让所有人都沉没海底,彻底掩盖这桩罪行。

人性之恶之扭曲难以想象,看东极岛,也是向全世界表明日本人当年都做过什么。

喜欢电影中对人性的刻画,村民们也想活,也害怕日本人的欺压,在面对救人事情上,有人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想苟活,这是很真实的人性存在,战争之下活着太难了,想活不是错。

直至最后,村民们看到日本人杀了自己家人后才开始彻底反抗,知道苟活没有希望。

人性是复杂的,难得的是明知危险还选择前行,村民们想活但更想堂堂正正的作为中国人独立活,而不是作为日本人的傀儡,这份转变更是动人更是伟大。

这也是电影人很触动我的一点,每个人都是真实可感的人,而不是符号式的存在。

历史就需要反反复复说,只有多说才不会忘。

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个片子吧,去记住历史,也去看见那么多勇敢的中国渔民。

 9 ) 管虎稳定发挥

《东极岛》上映第一天。

先说结论:我觉得不咋地,这片子没有任何打动我的地方。

不过冲着片子的制作与视听效果,还是值得去电影院看一看的。

倪妮在首映礼上说这部电影是一部“海上动作片”,我觉得很有道理。

管虎的摄影还是有水平的,场面拍得很猛,有大片的感觉,在电影院里的视听效果比较震撼。

但是在文本方面,管虎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他的那套所谓的“国际主义”,并且大量地采用旁观者视角,大段地拍岸上的中国人对海上日本人非人道行为的观望,通过煽情音乐试图传达出一种悲惨、愤怒的情感,这种描绘在我看来是不合理的、无力的、游离于历史真实之外的。

我想用这部电影里的一句话送给管虎导演——“不能跪,跪久了就站不起来了”。

影片实在有一些不合逻辑的处理,比如说没有怎么交代兄弟之间的感情,这样使得后面弟弟牺牲的那段戏没有情感逻辑,只能靠煽情音乐硬顶情绪,这样自然没法打动人,甚至觉得有点无病呻吟。

你可以说《东极岛》是一部较为不错的海上动作大片,是“抗日神片”的高级拍法,但是我认为它完全没有资格被称作是一部严肃的历史题材电影。

 10 ) 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纯纯东海人猿泰山。

太假了,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纯纯东海人猿泰山。

剧情和史实的巨大区别详见同题材纪录片。

例如为了突出矛盾、把中国人和日本人脸谱化刻板化,把现实中中国人向日军妥协、把救上来的绝大多数战俘交还日本人送去战俘营的剧情删去,为了圆话改成日本人“畏惧了国际舆论”。

怕潜在的观众接受不了历史事实吧,于是传媒只能不断正反馈地强化刻板印象吗?

我倒不信舟山渔民都是嘴里说着普通话,岛上人人头戴斗笠,又像南岛人一样断发赤膊随身配弯刀潜水、像出海的人猿泰山一样。

努力把现实中的人塑造成猎奇的异类,这就是导演刻板印象里的东南渔民吗?

还有弟弟死了被哥哥带回来放在床上的时候响起的歌,我一度以为是粤语,结果发现歌词的语法完全是官话的,却还不伦不类地模仿北部吴语白读的字音来发音,这是当地方言唯一一次出现在这部电影里,真的尬死了。

建议真的对历史感兴趣的去看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真实的历史比乱编的精彩一百倍、鲜活一万倍。

《东极岛》短评

真的不如重看一遍《里斯本丸的沉没》,虚构部分太多,大多是画蛇添足的败笔,就连片尾采访都表达了当年救人就是出自朴实的善良。 哪来那么多的拧巴,这么一通编下来,整场营救变成了三位主角的个人秀,其他的渔民和英军战俘全是npc。技术层面优秀,但IMAX版本,高潮营救及沉船虹吸等大场面居然不是全画幅的,反而给俩男主的大头戏份不少全画幅….我到底为什么来看IMAX???

8分钟前
  • 瓦力
  • 还行

管虎拍这个片,就像挑了个武学天赋严重不足的孩子,然后使出浑身解数,想把他教成能上华山论剑的水平,有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意思。我们无法得知他这么给自己上难度,是有不足道的执念,还是图的什么,但结果就是把全片陷入非常矛盾的境地:如果观众想了解历史,看去年的纪录片足矣;如果想体验同仇敌忾的抗日情绪,那这个“抗日大片”正好起了反作用——越接近终场,越把抗日抛到了脑后。

13分钟前
  • 方聿南
  • 较差

两个英雄,英雄的船长,英雄之岛!

14分钟前
  • Allen
  • 力荐

很美,很精致,可以清晰的感受到电影拍摄的工业水准。但与那段历史有着较大冲突,而问题不是你不能魔改,而是如果你要魔改,就不要打着真实历史改编等字样,不然非但不会显得你是在尊重历史,反而会显得你在将历史商品化,消费那段历史。另外电影不是发泄情绪的工具,魔改后的人物也未变多立体,不是在片中加入超人化的个人英雄主义和女性主义等议题,人物就立体,就与当代有共情了。

15分钟前
  • Parallax...
  • 还行

顶着去年方励纪录片大火的压力,管虎交出了一份还算让人满意的答卷,虽然故事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依然在讲述一群面对极端压迫的中国渔民对素未谋面的异乡人展示出的超越生死的友好。尤其在IMAX的顶级视听加持下,更加能体现抗争的惨烈,也更加放大了人性的光芒和黑暗。80多年前这艘船沉入海底,如今这群人终于不再是迷。

20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推荐

前半部分冗长,导致昏昏欲睡,到吴磊扮演的阿荡死后,才变得非常有看头。4.5星吧!

24分钟前
  • 小明明
  • 推荐

特别解气的一部电影,如果你前几天刚被南京照相馆里虐到,那去看东极岛吧,这部电影就是在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民受过屈辱受过压迫但永不屈服,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男主阿赑国恨家仇反杀小鬼子特别解气,朱一龙把这个角色诠释的很到位,从人物最开始的挣扎到最后的爆发,也是当时中国最普通人民的缩影

28分钟前
  • 红色暖瓶
  • 力荐

和照相馆一样有点故事先天不足,光是渔民救人缺乏戏剧性,加了很多抗日的内容,为了强行打鸡血配乐也是拉满,好在满屏的IMAX画面还是挺漂亮。

29分钟前
  • 蒙尘之徒
  • 还行

推荐大家看里斯本丸沉没 东极岛不算是很好的改编 太突出个人英雄主义 也就是电影里的两兄弟 而救英国战俘是当时舟山渔民的集体行为 这应该是一部讲诉中国人民善良本色的群像戏

32分钟前
  • 蕾蕾小丸子
  • 还行

国歌的第一句为什么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看完东极岛你就有了答案

33分钟前
  • 大龄少儿
  • 力荐

当人道主义救援变成了民族主义宣言,格局一下子就小了,建议再看几遍《里斯本丸号》学习一下。

36分钟前
  • 柯里昂妮
  • 还行

控评的新规则:点映期无法写短评。水下真拍就是爽,看得出吴磊和朱一龙有好好练,倪妮的角色看起来被推到大女主的位置,却没有给机会演绎这么好的镜头画面。怎么能拍得这么差?八佰没有细节支撑的情绪再次重复放大。片里设定渔民被禁止出海,(强调女人不能出海的规矩为了硬推倪妮的角色),将渔民发现战俘的时间线提前了一天,反而是个破绽:一边船在沉人在死,另一边俩人转地球仪联络感情,以送人头的方式救和不救大行抓马,沉了一天倪妮还在对着祖宗像叨叨价值观。逃出的英军体力惊人完全看不出被虐待的迹象。史料中英军三人被藏于山洞,村民送吃送喝,联系到官方送其返乡将真相公诸于世,而片中大救星是村里排挤的外来人口,当地渔民的勇敢善良和智慧丝毫得不到体现。“不能忍”同义反复地嚎叫。是在暗示我们不要再忍996吗?

40分钟前
  • 山下猫
  • 较差

请大家支持《里斯本丸沉没》!

45分钟前
  • 鹅美静
  • 较差

看完之后久久心里不能平复,男女主角可圈可点,朱一龙,吴磊,倪妮,杨浩宇将角色刻画的入木三分。没有刻意煽情,却处处让人鼻酸。在那个黑暗的年代,这片海曾托举起跨越国界的善意,这些普通人曾用最微最动人的,或许就是这份“平凡”。它让我们知道,英雄从不是天生的符号,而是在关键时刻,选择“做点什么”的普通人。就像那片海,平时默默潮起潮落,却总能在风浪里,托住该托住的生命。《东极岛》算是中国海难电影的天花板,不仅是在拍摄技法和工业化进度上都迈向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50分钟前
  • 松弛感爆棚
  • 力荐

说实话2025年了,有纪录片当参考还能拍成这样,有点反人类了

55分钟前
  • 提婆达多
  • 较差

全片只有吴磊(我愿称之为战神)在好好演戏,其他全员都在状况外!朱一龙(伪战神)开始还好,遇到倪妮后两人瞬间脱戏化身加勒比热带小岛度假情侣风。片尾的真实记录比正片好一百倍!!

58分钟前
  • REX
  • 还行

以为管虎费振翔一武一文强强联合再攀高峰结果俩人喝大了对着一地呕吐物互诉衷肠心心相惜管虎你翻看过历史文献吗?东极岛的渔民伟大壮举和电影情节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出入?你良心不会痛吗?回答我!!!

1小时前
  • Parzival
  • 较差

都给我去看!我要鲨小日本啊啊啊,大片,立意也很高

1小时前
  • 💰 来
  • 力荐

这素材一定会拍的,毕竟中国平民为盟友做了救主,又有纪录片普及过背景。还是档期定制。这是以中国人为主角的故事片。前100分钟,故事微妙地游走在好和不好之间。设定bug很多,明白喵说的,以史实为标准,荒谬。好在以故事为标准,自由。更残酷,更浪漫,个人感情的动力更切身。神话是策略,自我神话是自信🐶,好莱坞都有过。现实主义未必,然我同胞有如许品质,不需怀疑。后知后觉,大片不用方言。最后35分钟,类型片的纯度更浓,终于可以关掉斤斤计较喋喋不休的评论心,交给感官,战争,动作,尤其海难的部分,技术应该是刷新了吧。朱一龙吴磊都是第一次看,印象都好。倪妮也好。看到高赞评论是一星,只能说,影视寒冬中,这个量级的且看且惜吧。不喜欢大喊大叫那种,好在不多。焰日下的苇草,日暮到午夜的海,好。我手松

1小时前
  • aga好龙
  • 推荐

虽然中国大陆仍然保留着严格的审查制度,但只要套上主旋律的皮,你就能拍集情色片、R级血浆片、丧尸片三位一体的《东极岛》👍很好的弥补了大陆电影没有《抗日奇侠》主旋律电影没有《749》的遗憾经此一片,陆川可以缓刑了,还是先枪毙管虎吧这么爱背满江红,那就给你跟《满江红》一样的打分好了

1小时前
  • 索雷尔木材工厂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