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了kitty的观后感,再跑去看功夫之王,一边看一边与记忆中的文字互相对照,顿觉既生瑜何生亮,要说的差不多全让她给说了。
心灰意冷之下,干脆连标题带内容地直接引用算了。
PS:kitty诋毁损人的功力,我实在喜欢佩服地很,到底是长期八卦在第一线的亲密战友啊!
——————————————————————————以下引用自kitty:原来李连杰是一根毛 昨晚跟miki去看了功夫之王,又是一部意料之中的烂片,不过烂的级数却是到了情理之外。
这个教训再一次告诉我们,看片子前一定要做好功课,了解一下剧情是不是又是所谓的魔法、玄幻、穿越或者网游的套路,打听一下制作班底是不是无极、夜宴这帮人,不要以为有了成龙和李连杰,至少武打场面还是可以看一下的,毕竟都是两个半小老头了,眼神开始涣散,打架也变得颤颤巍巍了。
武打戏没法看,爱情戏更加惨不忍睹。
刘亦菲在片中被化成一个村姑脸,有事没事就顶着个烟熏妆怨念的弹琵琶,和那个没有发育好长得又善乏可陈的美国小p孩,连眼神都没对上,就已经生离死别了。
实在是太雷人了。
唯一让我们很HC的,是临了发现,原来李连杰是一根毛!
我开头还在跟miki说,他干吗又要演北京猿人又要演和尚,后来才想起来,他就是拔下来的一根猴毛呀!
不得不说,这个设计还是很有玄幻色彩的。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外国人拍给外国人看的无敌大制作烂片,不过烂归烂,人家的票房仍然是很无敌的。
——————————————————————————再补充一点个人意见: 李连杰扮大圣,抓耳挠腮嘿嘿鬼笑的模样让人很纠结。
这玉帝是个坑子,美国友人帮了那么大个忙,被打得灰头土脸,小老头儿半分酬金都不付,一口气就把人家给吹回去了。
外景不晓得是哪里拍的,山山水水地倒很怡神,有机会我也要去玩一玩。
从始至终最强烈的感觉是,这部电影,并不是拍给中国人看的。
说他浅或是傻,那是因为我们都不是它的target customers.它的目标群体应该是那些对中国元素感兴趣又知之甚少的外国人们——功夫以及功夫明星们,西游记和孙悟空,儒释道的哲学思想,及其他。
对于没有文化背景和常识的他们来说,不需要一个深邃的主题,只需要一场浮华的展示。
只要一切选中设定的attractive的因素尽数登场,整个舞台便可以摇曳生姿。
【中国哲学】尤以李连杰和成龙这两个顶级的功夫明星同台对垒为最大的噱头。
亦敌亦友,难分高下,影片中他们的关系被处理的很巧妙,太合拍会让人觉得期待落空,太对立更会让人觉得遗憾。
他们一佛一道,代表了中国哲学的两大主要流派,然而有意思的是,作为佛家代言人的李连杰心心念念的是上善若水的老庄思想,而道家精英成龙却满口的禅宗小故事——越是我们觉得滥俗的,越是基础的,越是适合外国人入门所谓中国哲学级别的。
同理的另一佐证就是金燕子的命运,相信在听到她的复仇宿命一刻,大多数国人都猜到了她最后的结局,甚至刘MM的粉丝们可能还会不断在心里呼唤她“放下屠刀”,但是外国人听到这里应该会血脉喷张,同仇敌忾,义愤填膺,支持她以暴制暴和恨不得拔刀相助的吧,刘亦菲的金燕子是一个反例,但是由于没有点题,外国观众能不能领悟到这里的“恕道”就不得而知了。
【白发魔女】美艳版白发魔女白发魔女的出现有点突兀(据说删减了一段她与美猴王的感情戏),但是丝毫不能磨损它的光彩。
李冰冰继天下无贼之后再次让人眼前一亮。
那一抬眼,妖媚惑世。
但是一开口……语气语调还是过于硬冷,不够到位。
不管怎样,想起第一次看见的凌楚楚(李冰冰饰,电视剧周杰版少年包青天),略略的木讷,平实甚至都不够端正的五官。
还能要求多少呢?
在妖媚里,她有她的冷艳和坚韧的大气,在妖媚里,她仍葆有一颗不断向上的决心,无论这向上是正道的还是她入了魔。
【李连杰VS成龙】无论是功夫还是演戏,在我看来,他们都打了个平手。
相对来说,李连杰一人分饰两角的难度更大,而其中有几处情节设计——比如撒尿,比如最后二合一——算是整部电影的精彩之处。
但是,李连杰的孙悟空演得实在是不敢恭维。
似乎他的戏路仍显得窄,最适合的仍是大义凛然的角色,如背负使命的默僧,或稍稍有些轻喜剧的色彩也还凑合,比如方世玉。
至于再活泼顽劣些的,他完全不能胜任,比如年轻时的霍元甲,想起陈宝国说他演青年汉武帝时,为了演的比舅舅张世年轻,就在他跟前不停的跳。
青年霍元甲在我的印象里就是这样一个不停纵跳,夸张一切表情的老年李连杰,李版孙悟空也是一样,为了表现顽劣,李连杰的黔驴之技就是不停夸张一切的动作和表情,不得不说的还有——齐天大圣的造型实在是太不堪了,太惊悚了。
我一点儿也不希望他被唤醒。
成龙的戏路说来倒也不宽,但好在他似乎也并没有实践过拓宽戏路。
一直是市井英雄式的人物,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但也有一本小九九,不怎么豪气干云,更多的是狼狈,若不是电影里指明这是铁拐李,谁能看出来这竟是铁拐李!!!
看来成龙大哥更有外型上的坚守,一个跛脚的乞丐?
NO!
P.S.搜图片时,看到百度娱乐版的一段褒扬:当中以李连杰的“美猴王”扮相最惊人,化浓妆带假发,加上特技协助,中国传说中孙悟空造型活生生展现眼前,让人无人辨识妆容下的人是李连杰。
夸张也要有个限度吧!
谁敢说这活生生就是个孙悟空!!
谁看不出是李连杰!!!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我看不出来什么深度和深意,因为它根本不需要。
他需要的就是将深入13亿中国人骨髓的,三姑六婆都能说出一套一套来的所谓中国文化,精简一下,以影视化的形式拼凑起来翻译给大众听,加两个功夫明星吸引眼球,加两个美女作为点缀(也算是东方美女推荐),加一个美国人调和的亲切一些。
还生怕说得太深了。
http://coldenjoy.blogbus.com/logs/31792783.html
好吧,我是很懒的人,我不爱写影评,我几乎从来不写。
但是今天我无聊,没有人跟我聊天,所以写了这个,大家看着玩。
我不长篇大论,点到即止。
刚才看了功夫之王,三个字,商业片。
现在中国做企图冲击好莱坞的大片说实话已经做的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因为懂得如何抓住市场需求了,翻来覆去几个看点,了若指掌,中国片子就是靠奇特的世界观和题材来吸引人的,不是在古代打打杀杀就是在旧上海恩怨情仇,未来的没有,因为技术不够;现代的也没有,因为不够发达,没看点。
古代就搞报仇雪恨系列,旧上海就搞花花男女系列。
看点都堆出来,视觉效果都摆出来,看你们大家谁还嫌片子不够拽眼球。
但是又如何,这就好比一个独存风韵却不懂卖弄风骚的女人,漂亮衣服穿出来,却是个木头人,水波媚眼不懂抛,凌波微步迈不出,顶多是个充气娃娃,传不了神。
不懂中国怎么现在越来越不懂意境了,古代玩味这个水墨画什么的不是挺在行的嘛,这样的片子,就是意境不深远。
为何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得主是看起来毫不经意的《No Country for Old Man》,因为这是个值得看第二遍玩味台词的片子。
这种片子是哪怕穷困潦倒的你下载了BT然后还会想着念着去买8块钱好一点版本的盗版收藏片的。
外国人做电影现在求的是情节,卖的是思路,而中国人现在还在考虑用物质卖点过活,可惜还是不太好活,为什么?
电脑技术不如人,还得外资引入。
我常常觉得看完外国电影都能收集到一些经典的语句,比如大气磅礴的魔戒,励志的Rock Star,黑色幽默的Little Miss Sunshine,甚至是电视剧LOST,几乎每集也必有经典对白。
那个叫Quotes。
而中国电影我印象深的几乎没有,看完了这个人的情商无法增长,只是觉得哦他妈的我开了眼界了,这就是商业片。
倒不如早年的甲方乙方,虽无所谓的商业卖点,服装音乐什么的都一般甚至很土,但是这样的片子我还愿意看第二遍,第二遍看还是他妈的觉得好笑,觉得开心,我觉得这就是电影的最高宗旨——娱乐人。
你好片子要带动大家情绪牵住人的心,要不哭要不笑要不就紧张害怕,我觉得这部功夫之王丝毫没影响我情绪,刘亦菲死的时候好像与我无关,这说明人物没演活,还是那句话:不够传神。
倒不如前段时间的长江7号,我哭的稀里哗啦的,现在开始在意那些很苦的民工生活了。
这就是得道之处。
让一个人能够改变。
也不去批评那些所谓的怎么全中国古代人民都能讲英文的bug了,因为那些都是小问题。
我也不是一棍子打死,片中的成龙还是维持了他一贯的风格,看似落魄颠倒漫不经心但是关键时刻十分靠得住,打斗中透着幽默。
这大概是唯一的好处了。
还有,拜托我们大家已经看厌了孙悟空,你换个话题好不好。
《功夫之王》本来不想看的。
原因很简单:男主角的海报太太太难看了。
成龙那款,他看上去象个来历不明的小偷;李连杰那款,他穿了身象浴袍的僧衣,摆个莫名其妙的姿势,象个中年尼姑(纯属比喻,不是对尼姑不敬)。
看了这两款海报,什么胃口都没有了。
谁设计的?
趁早转行去教小学算了。
(因为难看,这里就不贴了,李冰冰的白发魔女造型还不错。
)但是~~,在苦难的实习生涯中,忽然有朋友来约,请我看这部片子,这个,怎么可以拒绝嘛!
于是就看了。
其实还不坏。
关键是不能跟它较真。
当它是西方向东方致敬的习作就行了。
是中西杂烩,离中西合壁还差老大一截。
不过什么事都有初级阶段不是?
金庸曾高度推崇《虬髯客》,说它是武侠的鼻祖,“有历史的背景而又不完全依照历史;有男女青年的恋爱;男的是豪杰,女的是美人;。。。
有权相的追捕;有小客栈的借宿和奇遇;。。。
有神秘而见识高超的道人;。。。
有驴子、马匹、匕首和人头;有奕棋和盛宴。。。
”(《卅三剑客图之虬髯客》)于是他初写《书剑恩仇录》,上述种种一件不少都出现了,结果不太好。
小学生写作文,非要沾沾自喜地写“在一个风和日丽凉风习习的早晨,火辣辣的太阳挂在蔚蓝的天空。。。
”做老师的能嗤之以鼻,说他写得不如鲁迅周作人么?
不能。
如果说《卧虎藏龙》表现了中国人心目中的武侠世界,《功夫之王》就是西方人心目中的神奇东方,他们开始以崇敬的心态来表现东方,不管表现出来的东西多么奇突怪诞,那份好奇和热忱不可以嘲笑。
看这片,要象改小学生作文一样,找里面的可取之处,或者找些只有老师明白的乐子,私下取笑一番,评语则要以鼓励为主。
先说可取之处。
喜欢片头的港片杂锦,很可爱,也直接点题:这是一个满脑子东方功夫的西方少年在发梦。
看到Jackie Chan和Jet Li的名字一起出现,共用一个“J”字,小小激动了一下。
毕竟,双J过了这么多年才出现在同一部片子里。
我十几岁就看《少林寺》,虽然李连杰近年的片子质量参差,对他的喜爱不减;至于成龙,不喜欢成龙的华人还没生出来呢。
他俩都老了,实在应该早几年就合作。
现在的身手不复当年雄风,连我这个外行都觉得动作戏不是很精彩,双J在庙里的那场大战其实有点闷。
不过,好歹斗了一场。
两人的角色也不象海报上那么不堪(再唾弃一把海报)。
成龙的醉侠比较丰满,李连杰的造型和角色性格都比较弱,也塑造了史上最不可爱的孙悟空,但还算合格。
两个女角,李冰冰比刘亦菲出彩,好在俩姑娘都很漂亮。
西方人总算选对好看的东方女孩了。
但是女龙套还是选得匪夷所思,露出马脚。
故事也还行。
没有惊喜,但说得通,其实就算说不通也没人去深究。
剧情是为了将西方主创者心目中的东方功夫元素串起来而服务的,没什么追求,所以就别费心去苛责了。
以白人少年为中心说故事,无可厚非。
片子是为这群少年拍的,当然要给他们一个容易代入的主人公。
从他眼中看中国功夫,其实也反映了西方青少年对我们的认识。
对不对且不说,这个角度相对诚实。
下面说到可以偷着乐的东东。
这片绝对可以抱着恶搞的态度来看。
因为认识的错位,产生大把笑料。
首先把武术、武侠、神怪这几个概念炖成一锅,就不是咱们从小浸淫在中华文化里的炎黄子孙想得出来的。
成龙用带口音的英语诉说金箍棒的故事,在我听来每一句都滑稽透顶。
(西方观众听咱们的演员说英语,想必也觉得好笑好玩。
)白人少年在唐人街孜孜不倦地淘港片,跟我们兢兢业业淘D版外片是一个铜板的两面。
片中有假痴假癫的功夫高手,有残暴愚蠢的统治者,有美丽冷傲身手高强的女郎,有国仇家恨,有拜师学艺,有”满杯空杯“,有剑伤仙丹,有酒楼娼肆,有竹林黄沙,有瀑布梯田。。。
说实在的,西方人对东方功夫认识到这个份上,已经很不容易啦!
他们要把这些一鼓脑儿堆砌出来,虽然堆得奇怪了一点,真的不能怪他们。
换了我也要炫耀一下。
中国导演要是去拍西部片(李安除外),一定整得更奇怪。
你说《功夫之王》没有文化底蕴?
弄文化底蕴是咱们的份内事,不是他们的,对不?
如果好莱坞人马弄出一部有中华文化底蕴的功夫片,咱们的脸往哪儿搁?
咱们想像西方的月亮圆滚滚,人家也在向往咱们的太阳红彤彤。
这样才公平,才是和谐世界。
《功夫之王》主要是西方人拍给西方人看的功夫片,他们采取了比较谦卑好学天真的态度,我们真的不应该嘲笑它。
而且,理解的过程中总是充满误解,冲撞的过程中新的东西会产生,都是很正常的。
并且不要指望大家有一天完全互相理解。
西方少年终有一天会明白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会功夫,就象咱们终于看到CNN原来也是混球。
说回片子。
不好的地方很不少。
故事节奏比较乱,慢的时候抓不住人;外景明显就在一个地方打转。
布景道具平庸;造型重女轻男,男角没一个象模象样,服装也是如此;特效最多就是及格,毫不出色。
刘亦菲时装比古装漂亮得多。
李冰冰的白发和泪眼妆很酷。
最冤的是演玉将军的邹兆龙,原本多精神多出色的小伙子啊,这回涂两团大蓝眼影,拖一匹金碧辉煌的布,先调戏一个黑瘦丫鬟,一转头,又去摸一位刚从灶下出来的胖灰大嫂,做神仙做得半点品位都没有,早就该自己给自己一玉簪。
整部片子,胖大嫂的特写最恶搞,应加以无情嘲笑。
我一个人走到保利剧院,终于有一个人的时间,心情无比的兴奋。
看看电影,这个奢侈的想法终于得以实现。
看什么呢?
还是看功夫之王吧,关注了这么久......当我从电影院走出来的时候,我还是比较庆幸的,至少在排队买票的时候,我等待的时间比手持xx银行信用卡优惠购票的人排队等候时间短得多!
只是可惜了我阵亡的80两银子!
我强烈的感受到,一旦产业化,整个的营销模式确定之后,一定能够实现,把梳子卖给和尚(或垃圾都能够卖出去)的理想境界。
看过李连杰的一次访谈,他说,他其实对幕后的工作既有兴趣又有心得,他举例说,导演和编剧之前构思功夫之王时,没有小孩这个人物,但他认为,通过小孩这个人物,能够将电影卖得更好——也就是说,电影的受众从功夫的爱好者可以扩展到家庭,面积广多了。
结合我看电影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李连杰的建议实在是太牛逼了,导演一定要给他高收入,他的这个建议完全值得高收入。
这也是产业化和营销模式下的最佳建议。
实际上,我想说的是,这个片子就是一部十足的烂片!
它的剧情分明就是典型的好莱坞格式:英雄1+英雄2+英雄3+美女(n)-坏人(n)=和谐电影的对白充满了好莱坞的幽默,让我看了寒风阵阵,例如:默僧说,有酒不给别人喝,什么什么的.....;再例如,有没有会飞的去买酒.....至于两位花瓶美女,我个人认为她们实在是模式化的表演。
你看那位刘小姐,每次说话时,她总是侧着脸,望着遥不可及的远方,幽幽的,开始不着四六开始说好像很有人生的开场白。
那个满头白发的小姐,服装直逼复杂版的SM服装。
可是这样又如何,她们比得上留着一头秀发的成龙大哥傻吗?
刚开场他还自称秀才,我看完全是按照乞丐定的状;她们比得上那个默僧秀逗吗?
都不知道他是哪根筋搭错了,会去抢棍子!
当然,最是人间奇葩的还是那个小男孩,我可以确认,他一定在接拍这部电影前,受过导演的人身威胁,可能被浸过猪笼,不然那些毫无逻辑性的事情,正常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他还是做了,我怎么能够理解啊.....天哪,不要再告诉我这是一部在电影中数十次向中国武侠片致敬的影片了!
被他们致敬过的电影的演职人员不知是否还健在,希望活着的不要去看这部电影,要通过法律手段不允许他们去,否则都有生命危险。
也不要再告诉我,这是两大功夫巨星十年谋划的成果了,如果是这样,我深刻感觉十年里,他们只是在谋划我的钱包。
那些无论打着什么旗号发表欣赏之情的人们,你能不能告诉我,当天电影院真的没有免费送你什么东西吗?
——比如,呕吐袋?
从电影院出来,我的心情变化了,变得很窝火,简单点说,就是很差!
或许它就是一个高科技产品,心情转化器——这个东东也适合在这部电影中出现....
《功夫之王》又是一部从头笑到尾的片儿,情节对白设计堪比《见龙卸甲》。
本来应该又是罗列数大罪状,然后尽情鞭笞一番,不过一看编剧导演都是美国人,也就没有必要嘲笑了。
中国人多是到影院中过过袁和平功夫的瘾,看看神仙姐姐和冰冰的新造型,除此之外,尽是美国人的想像:这部片儿本来就不是拍给中国人看的。
看看北美2000多万美元的周末首映票房,看得出美国人还是相当给面子的。
影片中,西游记加邵氏功夫片的人物汇聚一堂齐齐上阵。
孙悟空,也许是西方人耳熟能详的东方神话人物;白发魔女、金燕子、少林寺、醉拳等等,则是邵氏功夫片的经典之作,这样的融合,在国人看来几近荒谬,而这些人物和情节的罗列,便是唤起美国人记忆中的功夫片碎片,重塑好感的手段。
美国人的中国功夫情节由来已久,李小龙让美国人认识了中国功夫,并席卷整个美国影坛。
之后的若干年中,中国功夫或多或少的穿插于好莱坞电影中,作为点缀也好,作为背景也罢,李连杰和成龙的走红也说明了这点。
在这一点上,邵氏兄弟作为功夫片的当家人功不可没。
电影中,一次又一次,作为导演的美国人,将邵氏的印迹灌输入方方面面。
玉疆武士的造型在早期邵氏影片中很常见,甚至一些镜头的调度,都让人想起那些经典功夫片。
影片中文名《功夫之王》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与电影情节无太大关系,而是对功夫片本身的一种纪念,是对邵氏功夫电影的一次致敬,以美国人的眼光和方式——不管在中国人看来是如此滑稽和拙劣。
http://www.season11.com/blog/?p=568
白发魔女死了吗?
我觉得没有。
显然,白发魔女的头发是可以自由伸缩,且其尾端有类似于大象鼻子般零活的卷曲的功能。
从最后她做斜抛运动飞出山崖,仍然可以准确的卷到成龙的脖子即可看出。
(这里有一点奇怪的是,为什么在卷到成龙脖子以后,白魔不收起自己的头发,像升降机一样拉起来,而是拽着自己的头发往上爬,我觉得,她是在锻炼身体,因为她很从容,从容的原因下文会提到)白发魔女死了吗?
她有这样的头发,怎么可能死。
缓冲方案1:用头发卷住山崖侧面突出的岩石。
从她卷成龙脖子的准确度来看,问题不大,但是由于卷住以后会作一个单摆运动撞山,对于优雅的她不太适合。
缓冲方案2:大家注意到她跌落时是什么姿势吗?
是“大”字型,头发散开。
这是什么姿势?
这是跳伞的姿势!
她灵活的头发可以瞬间编织成一张类似于降落伞的网,然后借此滑翔而下。
可以想象,这不是她的第一次飞行。
缓冲方案3:如果她的头发足够强劲,还可以旋转产生下行气流,类似于小叮当的竹蜻蜓。
白发魔女之前show了一下轻功,踩着树枝往前飞,有可能就是利用了头发的旋转。
所以,她很从容。
题外话,成龙的脖子被卷住拉到崖边让我想起魔戒一里面,甘道夫脚脖子被卷拉到深渊里的故事。
当时甘道夫为了赚取经验值,不顾hardcore模式的不可存档,冒险的选择空中连击干掉魔王,终于在落地前赶上转职,并且利用升级补满了生命。
不禁让人扼腕长叹,成龙失去了这么好一个升级的机会,砍多少玉疆武士才比得上一个白发魔女的经验值阿,too young,too naive。
http://zhong335.spaces.live.com/blog/cns!5D783BC86D4E19EB!1196.entry
成龙和李连杰以及刘亦菲、李冰冰其实我都蛮喜欢的,孙悟空我也喜欢不过……怎么会把孙猴子拉进这个故事,实在是搞不懂,而且还这么丑搞不懂得还有,为什么所有人都会说英语;又或者是,只要“用心听”就可以克服语言障碍,那为什么酒馆还会有很多人说得是中文呢……成龙和李连杰都老了,打斗没有以前精彩了。
使得这部片子既不像是动作片,又不像是故事片,也不像是喜剧……刘亦菲黑乎乎的,她其实真的只适合演小龙女这样的角色李冰冰演得不错,比刘亦菲演技好多了不知道这两个人是不是有什么后台或者背景,相比起成龙、李连杰她们太嫩了,而又有那么多已经很有知名度的女演员,为什么选了她们呢,不太懂不过比较赞的是,演老头子成龙,居然一开始没看出来,太失败了
成龙大哥教美国小屁孩功夫:让小屁孩拿个杯子,然后给他倒水,水倒满了还是不停,小屁孩急了说,水满了你还倒。
成龙说,你也知道水满了就倒不进去了啊,你脑子里面乱七八糟的东西那么多,都满了,我怎么教你?
你需要empty your cup,倒掉你杯中的水。
然后小屁孩一脸困惑的就把成龙刚刚烧好的水倒掉了,差点还没把好不容易生着的火堆给浇灭了,成龙很沉着冷静的说了一句it's hopeless,然后落寞的隐入夜色之中。
我在电影院里面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笑得花枝招展的,笑完了才发现基本上就我一个人在笑,周围的老美们都稳如泰山气定神闲。
我不禁联想到,难道真的一个电影院的老美都悟不出来empty your cup说的不是empty your cup?
真的有那么笨么?
嗯,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老美们的。
去看电影之前对这个片子也没报多大希望,主要就是想看袁八爷+李连杰+ 成龙打起来会是如何的精彩。
出片头字幕的时候就开始企盼成龙打李连杰或者反过来也可,结果没想到惊喜来得太快,两个大哥果然打起来了。
可是这个惊喜实在是太快了,快到导演似乎都忘记说他俩为什么要打的,就匆匆忙忙的开始满足我的YY。
老大你这是在拍电影啊,又不是武林大会。
居然还厚着脸皮说李连杰是什么 “默僧”——打架之前一句话都不说,打完之后笑得比谁都快活,敢情他是故意不说话就想引起误会打一架的么?
编剧的脑袋明显是被一种带蹄的动物给踢了。
不过话说回来,除开弱智的前因后果不说,李连杰打成龙那场戏拍的可以打90分。
这个三人组合还是玩的很尽兴的,醉拳,罗汉拳,虎形拳(我不是相关专业的,只知道有个虎鹤双形,可是成龙使的那个招式明明只有虎没有鹤)……等等。
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两个人纠缠于一根棍子之上的时候的使的小擒拿手一样的东西,一点也不花里胡哨,可谓你来我往,环环入扣。
没有吊很多钢丝,也没有很夸张的内力什么的,真有种香港怀旧功夫片的感觉,又能跟上现代功夫片的审美观。
总之就是一个字:过瘾!
可是话再说回来,现在离看完那个电影也就三,四个小时的时间,我能记得很清楚的打戏也就这一场了。
也不完全是,还有一场,美国小屁孩K掉最后大Boss的那一招,真是神出鬼没,无影无形,一个带毒的发簪,一招之内就把Boss搞定,在一旁的孙悟空肯定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可是,可是那个导演偏偏在之前给那个发簪埋了很多伏笔,让我很清楚了看到了几次那个不是很长而且很钝狠钝超级钝的发簪头,这个很钝很钝超级钝的发簪头是在如何的内力的激发之下才能捅进Boss身上那层厚厚的装甲的呢?
难道那个美国小屁孩和周星星同学一样是一个有一道灵光从天灵盖冲出来的百年奇才?
而且根据发簪的总长度,Boss身上装甲的估计厚度和发簪捅进去之后露出来的一截的长度来看,发簪能碰到Boss的肉么?
我对这个问题持着怀疑态度。
好吧,我承认我很吹毛求疵,可是当我看到一行四个人穿过妓院就是竹林(!
),穿过沙漠就是桃花岛的时候,我真的是忍不了了。
有强迫症的人就是这样,不好意思。
另外,大家都去看国语版的吧,不然你看到玉皇大帝,孙悟空和少林寺里的方丈都说英语的时候,我保证你会崩溃的。
还有,谁TM告诉我刘亦非同学屏幕初吻在这个电影里面献出的,害我一直担心着这么水灵的一个姑娘就要被美帝国主义的万恶臭嘴给糟蹋了,结果连个手都没有牵……(还是拍了可是被剪掉了?
)好莱坞强暴了一次花木兰,又来弄了一次吴承恩,还顺带调戏了一下白发魔女(李冰冰扮相不错,演的也可以,嗯),我仿佛听到了冯小刚在“功夫”开头时很嚣张的吼道:还有谁?!
嗯,大家稍微可以平衡一下的是,他们正在糟蹋七龙珠呢,找个黄毛的白种人来演超级赛亚人的唯一好处就是变身之后省了一些化妆费。
可是,七龙珠也是monkey king改编的……alright, 还是回家思考分析那个empty your cup的内层含义和中心思想吧。
(其实Cup有很多意思的,比如……)P.S. 看这个片子的最大收获是看到了Speed Racer的最新预告片,龌龊司机兄弟保佑在我回国之前这片子能在北美上映。
《功夫之王》:一道东西方文化的乱炖,可惜两位功夫巨星的联手_高清1080P在线观看平台_腾讯视频谁可以拯救世界?
英雄吗?
答案是错误的!
真正拯救世界的人是抱有幻想成为英雄的那些年轻人,正因为他们的存在,世界才被拯救的!
―――韩兮看片之前就不抱有什么幻想,这完全是经验之谈,当媒体将影片的各种元素以信息透露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这是一部纯粹的娱乐大片,而且其故事适合的智商应该属于学龄前的阶段,所以笔者看片的过程也基本上处于一种游离状态。
抛离了这些先入为主的想法,在看片之后返回来细想,此片还是不错的,至少它具有非常的代表性,而且是这几年来一种文化的潮流,至于质量,至于那所谓的颠峰对决的期待反而是求其次了。
有了双J的存在,不卖钱才怪呢,而卖钱的片子就是好片,何况它还有条不紊地炖了一下东西方的文化。
影片的故事其实是很简单的,可以大体上分出几个文化层面的要素来,首先便是少年英雄梦。
无论是东西方,每一个少年在青春期时都会有这种幻想成为英雄的美梦,当然,根据对英雄的理解不同,这种梦的做法也不尽相同。
但救世无疑是最了不起的英雄行为,这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对世界的盲然,于是试图通过救世的行为来掌握对世界的认知,其二当然就是对自身的肯定,成为英雄无疑会得到所有人的尊重,也就达到了自我立世的目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少年英雄梦是青春期的一个必然产物,源于少年思维中对知世与立世的渴望,而了解世界与如何立足于世界当然就是少年成长的标志。
此类影片有很多,现在最火的无疑是哈利波特系列,其相通点都是某少年成为英雄,从而完成了自我的成长过程。
针对于本片而言,在大结构上是相当标准的,现实中的杰森懦弱无助,但穿越之后,他成长了起来,完成了自我价值的体显。
可以说这是一部极其标准的成长电影,没有丝毫马虎的地方。
于是,下面的问题就是涉及到了故事本身,正如上文所说的,梦的做法是不尽相同的,而对于爱好中国功夫的杰森来说,在梦境中去体验中国文化成为最恰当的,最适宜的方式。
这里面首先要说明一点,那就是使命感。
在许多故事中,使命感是事件发展的最主要动力,而放在少年成长的过程中,那么这种使命感的完成也就意味着成长的完成,即任务就是成人礼。
其实这种所谓的成人礼是较为西方式的命题,要知道,在西方,许多少年英雄的诞生是缘于血统的关系,即少年本人或半人半神,或父母的渊源,等等,于是,他生下来,无论少年时期多少地无聊或说落泊,但最终上天注定了,他要完成某种使命,我们可以看作这是一种西方式的宿命论,但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宿命论是西方人认知自我的一种意识形态。
而相对于东方来说,宿命这种东西不能简单地概括为完成使命,而是与他人之间发生某种关系的情感产物,于是,笔者个人以为,在东方的英雄远比西方的英雄更符合“人”这个名词。
但针对本片而言,所谓的天行者,虽然杰森只是由于爱好而机缘巧合地成为救世之人,但很大程度上,他同样是完成宿命,是使命感式的英雄,这应该归结于西方式的成长理念。
当然,在所有的故事中,一个好汉一定要三人帮的,此片也不例外,于是,默僧,醉仙和金燕子成为好汉的帮手。
这三个人物的设立是很有意思的,首先是醉仙,这种角色完全来自于民间,影片中提到了所谓的八仙之一,而民间关于八仙的传说是很多的,所以这种民间的仙人也相当具有中国传统,如果再深入的考究,那么所谓的仙颇有些道家的风范,纯中国的一种哲学思维。
于是,醉仙的身世便是秀才不弟而流落风尘,所谓醉里自有乾坤,难得糊涂的处世哲学。
但很可惜,在成龙扮演的这个角色中,游戏的成份显得不够,人物出现时还略有体显,但随着影片的发展,醉仙无疑被杰森的使命感所同化了,他的身份象征也便失去了原人物设定时的目的。
默僧无疑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泊来品,当然,从西方人的眼光来看,默僧是很东方的,具有佛家的慈悲心肠,且不论受戒前的孙悟空是否有这种认识(因为默僧是猴子的毫毛所化),仅这个东方式的佛家代表而言,没有任何光彩之处,只是与金燕子辩驳了一下怨怨相报何时了的问题,而这个细节对于整个影片来说几乎没有任何作用。
换句话说,默僧这个角色在影片中根本就立不起来,没有坚定的信念,也没有性情的转变,我们只好当他只是一根毫毛而已!
相反的,金燕子其实是影片中的一个亮点,在她的身上,有着很传统的中国品质,第一便是为父报仇,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其为孝,其次是西方人对中国女性的一种看法,当琵琶轻抚的时候,女性的温柔自不必说,而更令人感到突出的地方便是金燕子的坚持,坚持,决心,这是中国女性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女性在世界闻名的原因之一。
所以,影片中立场最坚定,绝不会被任何事物所动摇的人物便是金燕子这个角色,只是很可惜,她的戏份在这部以武打为主的影片中少了一些,当然这也是在所难免的。
战神与白发魔女的角色设置是很滑稽的,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这两个角色是十分含糊,甚至是错位的。
战神的邪恶显然不够档次,而白发魔女的追求在东方人看来也过于小儿科了,所以这两个人物我们只能认为是编导们臆想出来的反面角色,由于没有更深的背景,所以影片将会由于这两个角色的设立而显得过于简单而且草率。
在幻想部分中,故事的结尾很有意思,那就是玉皇大帝的出现,从民间来说,玉皇大帝是道家中的仙人,民间时姓杨,但升为仙人之后则象征着权势。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演义最终都要臣服于权势者,王候将相宁有种乎的呼喊,其目的大多只是为了得到权势的认可,代替权势面前的红人。
所以,玉皇大帝的出现则相当具有中国意味,尤其是中国神话以及民间传奇中的色彩。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影片的编导在建构着西方式的成人礼的基础上,竭尽所能地运用一些东方元素,以求达到一种合谐。
就本片而言,整个故事是完整的,而且是和协的,但不可否认,在细节的处理上,编导显然处于一种想当然的对东方的理解。
当然,对于一部这样的娱乐影片来说,无伤大雅的!
最后不能不说功夫这个主题,套用网上的一句话,只许咱们祟洋,不许人家媚中吗?
这话说得很有意思,也很有底气,于是,我们知道功夫成为我们向西方展示文化时的一块敲门砖,极具代表性的。
当然,功夫也成为本片中最大的娱乐看点,但说句实在话,成龙与李连杰的对决也算精彩,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恐怕与期望值差得不是一星半点,这里我们权且理解成为本片最大的市场在于欧美!
总之,作为娱乐片,此片是相当成功的,名星的加盟,东西方元素的肤浅结合,还有现在最流行的故事结构,这一切注定了本片的娱乐本质。
但娱乐之后,我们都会有种缺憾的感觉,那就是,这些东西太流行了,流行得几乎已经被人搁置于低智商人才看的影片目录。
所以,笔者可能说此片虽然炖得不乱,色香味俱全,但吃起来恐怕没有给人一种回味的感觉!
其原因估计是照着菜谱来的,如此而已!
韩兮2008-6-3于通州
+l
其实4星,最后一颗给去安特卫普寻找真爱的女人们
前几集双女主性张力拉满,神秘魅惑的女护士、隔壁偷窥男、激情3p还以为会是一个复杂的多角拉扯悬疑剧情,结果最后是凤凰男破防搞出来的
姬线好嗑,但整体剧情老套狗血,最后还浓浓的合家欢味(乐
Annabel also in this years les movie Chuck Chuck Baby kiss a girl Totally different vibes in this project Her face so Alpha kind of my thing that’s also the reason I watch it in the first place Really face-obsessed person
无聊
跟第一季有关系的也就一个导演了,还烂。
看过The hunting wives再来看这,要尺度尺度没有,女人也不够癫。两位大美女好歹多点对手戏啊!!对手戏的意思是激情戏!只配我速刷。
lescut;结尾不喜欢,感觉误入国产频道了??